在科技領域,舊的故事還沒講完,新的故事已然開始;在人工智能之途,路雖還長,但未來已來。自2018年起,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經迎來第四個年頭。8日,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開幕,該大會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、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、中國科學技術部、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、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。
截至2020年,上海共有人工智能重點企業1149家,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人工智能產業鏈條。截至2020年7月,上海人工智能重點企業從業人員達18.7萬人。2018年至2020年,上海人工智能產業的年均增速為29.5%。
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開幕式上表示,上海將更有力地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,把人工智能作為全面數字化轉型的重要驅動力。
這四年,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經歷疫情考驗,但并沒有止步。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云端峰會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方式舉行,閉幕時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。
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數字化、技術與農業總司執行干事,兼數字化、技術與創新司司長伯納德·卡爾扎德拉·薩爾門多(Bernardo Calzadilla-Sarmiento)在當天的視頻致辭中表示,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技術高速迭代的時代,人工智能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,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,“從識別感染者到協助追蹤接觸者,以及依托數字平臺使得全球人民回歸正常工作和生活。”他并表示,根據其即將發布的《2022年工業發展報告》預測,數字化公司在疫情暴發后的復蘇速度明顯快于非數字化公司。
這四年,在中國,一些人工智能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,也有些人工智能企業經歷了成長中的挫折。但總體上,人工智能在中國這片熱土上已經穩穩“扎根”。
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,在產學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,圖像識別、語音識別等技術創新應用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,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授權總量全球排名第一,核心產業的規模持續增長,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、技術層和應用層的完整產業鏈和應用生態;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進一步深入,已廣泛應用于制造、交通、醫療、教育等各個領域,在降本提質增效方面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,并不斷創造出新的市場,新的發展機會和新的就業崗位。他表示,邁入智能時代是人類文明和發展的必然趨勢,是加快全球經濟轉型、增加人類福祉的重要途徑。
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表示,有了“智能化”的實現,格力電器從過去10萬人的企業,只做800億(元人民幣,下同)的產值,發展到今天2000億元的產值,只有8萬人,“我們的人員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,在初期的時候,我們的研發人員只有800人,現在我們的研發人員有1.6萬人。”她說,中國制造業在數字化時代,一定能讓世界愛上“中國造”。
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線上致辭中表示,人類對AI的未知,仍然大于已知。追求“科技向善”,就要推動“AI向善”,讓AI技術實現“可知、可控、可用、可靠”。